中新社南宁12月10日电 题:突破“瓶颈”,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往何方?
作者 蒋雪林 陈秋霞
“黄百铁路北接沪昆铁路,南连南宁至昆明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国西部铁路网布局,盘活川、渝、黔、桂地区的铁路运输,四川成都等地的货物,通过钦州港出海的距离,将由现在的1697公里缩短至1440公里。”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室主任郭韬1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12月8日,黄桶至百色铁路开工建设现场。 翟李强 摄
12月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的“卡脖子”路段——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开工建设。除黄百铁路外,西部陆海新通道多项突破“瓶颈”工程建设也在提速。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自去年8月28日开工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奋战,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人民币,下同),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泄水闸修筑任务并具备通水条件;作为《“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中线通路扩能工程之一的贵阳至南宁高铁,已于今年8月31日开通运营。
突破更多“瓶颈”之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走向何方?是否能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参与?
郭韬表示,开通运营六年多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经连“线”成“网”,铁海联运班列从当初仅有的1条线路拓展至如今的北部湾港至重庆、四川、云南等7条常态化开行线路,辐射范围已增至中国18个省区市、68个城市、135个站点,货物运输品类达940余种。
随着通道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湖南怀化、湖北宜昌等中东部城市积极参与到通道建设中来。2022年,湖南怀化正式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家庭”,“13+1”的共建格局进一步拓展为“13+2”,西部陆海新通道也由立足西部逐步向辐射东中部地区转变;随着陆运线路拓展和海运航线织密,通道辐射范围已延伸至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班列近可达东南亚,远可通中亚、欧洲。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中国陆海联运优势,同东盟国家的陆运需求和中亚国家的海运需求,进行了有效对接,帮助中亚国家开辟更快捷地对接东盟出海通道;帮助东盟国家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的陆运通道直达中亚、欧洲。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的集装箱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由2017年的3382标箱增加到2022年的75.6万标箱。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也增长14%。
雷小华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创造了多方共赢的结果,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但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也创造了中亚国家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新机遇。有利于中亚国家拓展东南亚市场,也有利于东盟国家的产品出口中亚市场。
经过六年多的运营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衔接日益紧密。2021年8月,首趟“北部湾港—成都—波兰—德国”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2022年6月,首趟“海防—西安—阿拉木图”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这标志着纵贯中南半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横跨欧亚大陆的中欧、中亚班列实现紧密嵌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新加坡和中国联手推动建设的陆海新通道,运营六年来对中国和东盟的影响是深远的。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互联互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创新务实之举,推进了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巩固和发展,有益于中国与东盟共同抓住RCEP实施区域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完)
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许青青 关悦)据广州海关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月,该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7.6亿票,同比增长约44%。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5920.9万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清单7亿票。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在南沙综保区跨境电商仓库巡仓监管。广州海关供图
今年“双11”大促活动期间(10月31日晚8时起至11月11日),广州海关关区内多个跨境电商进出口现场迎来监管高峰,累计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约3884.7万票,同比增长51.9%。
广州海关介绍,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近年来国内跨境电商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该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创新监管优化服务,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优势。
其中,为确保“双11”期间跨境商品顺利通关,南沙海关提前1个月对区内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摸底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的商品种类、备货数量、通关需求等信息,依托“智慧海关”推进口岸24小时全天候通关,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效更顺畅的“双11”购物体验。
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关员快速验放出口跨境电商车辆。广州海关供图
此外,“为助力消费者‘放心买、无忧退’,南沙海关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允许消费者退货包裹入区,在区内‘一站式’完成分拣、退货申报、重新上架等所有流程。”南沙海关跨境电商监管科科长谢铭贤表示。据相关跨境电商企业反馈,推广“退货中心仓”模式后,进口退货流程可缩短到5天至10天,全年可为企业节省相关费用60万元以上。
同时,借助跨境电商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据了解,每年的11月至12月期间是大促季也是海外的节庆季,消费者对节日装饰、聚会礼品、派对用品、冬季保暖、户外度假等产品需求暴增。“今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备货总量突破150万件,总货值7000万元左右,是平时的2倍,出口最多的主要是圣诞礼品和冬季保暖用品。”广州花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安介绍。
“我们提前与辖区电商企业、物流园区、运输企业进行沟通,做好各通关环节咨询和协调保障,预先评估监管业务量,并制定监管预案,安排专人专岗全天候在线响应解决企业通关诉求,叠加实施预约加班、24小时通关服务和非侵入式查验等便利化措施,保证电商货物通关顺畅。”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新华监管科科长杨轶华表示。
“跨境电商物流链条长,单个订单频次多、商品量小,但对物流时效要求更高,得益于海关快捷高效的通关服务,我们对今年圣诞节产品大卖十分有信心,预计12月我们的出口总单量将达到120万单以上。”王志安表示。
广州海关行邮监管处跨境电商业务科科长林键滨表示,海关将结合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业务流程,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建立通关保障、政策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体系,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触电”,充分发挥珠三角空、海、陆、铁等物流优势,推动跨境电商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发展,持续推进新业态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完)